客服热线:

耕海牧渔 跃向深蓝 ——“十四五”期间深远海养殖取得积极进展

   2025-10-27 1 0
核心提示:2022年4月,广东省湛江市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1号”在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湾海域启用。该平台刚建成不到两个月,就抵挡住一次14级的台风。经过这次台风考验,更加坚定了当地发展现代化深远海养殖装备的信心,于是次

2022年4月,广东省湛江市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1号”在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湾海域启用。该平台刚建成不到两个月,就抵挡住一次14级的台风。经过这次台风考验,更加坚定了当地发展现代化深远海养殖装备的信心,于是次年6月“海威2号”建成启用。

  此后,以养殖容量大、抗风浪能力强为显著特点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在广东沿海不断涌现。特别是广东规模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搭载风渔一体化智能设备的“明渔一号”等9个大型桁架式养殖平台相继建成下水,提升了广东深远海养殖水平和能力。

  深远海养殖是在深水远岸通过大型现代化渔业装备进行规模化高效养殖的生产方式。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考察时曾对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深远海养殖作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重点之一积极推动发展。2023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共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作出全产业链全环节推动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政策安排。

  截至2024年,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达6520万立方米,产量50万吨,分别是“十三五”初期的6.3和4.3倍,是“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最高的养殖模式,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引擎。其中,重力式网箱3万余口,桁架类网箱和大型围栏89个,养殖工船6艘。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的重力式网箱为主,桁架类网箱为辅,养殖工船为探索的深远海现代化养殖产业格局,培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结构的深远海养殖生产体系。

  2023年10月,全球首创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在珠海开工建造;2024年6月,可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普盛6号”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交付;山东“经海系列”桁架类网箱,搭载了空气动力投饲系统、自动化赶鱼装置和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有效减少了人力投入,初步实现智能化养殖。

  近年来,在国家创新战略的带动下,研发、制造等单位围绕深远海养殖的装备和养殖技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重力式网箱已实现在20米水深的湾口开放海域养殖,桁架类网箱相继开发了全潜式、半潜式、浮式、座底式等多种类型。

  2024年末,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发布了2025年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名单中,厦门大学选育2022年通过国家评审的“富发1号”大黄鱼新品种连续入选上榜。

  “十四五”期间,我国深远海养殖不仅装备有了快速发展,深远海养殖品种选育也取得丰硕成果,相继培育出大黄鱼“富发1号”、金鲳“晨海1号”、石斑鱼“金虎杂交斑”等适合深远海养殖的新品种。同时,养殖模式不断优化,多地采用陆基育苗、海陆接力养殖模式,使养殖品种始终处于最适环境,实现全年高效养殖。

  据2024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养殖面积2240.06千公顷,海水养殖产量2527.64万吨,海水养殖产值5034.38亿元。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上一篇:

文明,让乡村更美好 ——写在中国文明乡风大会首次举办之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